以人为本的设计教育
以人为本的设计教育
-- 桂林电子工业学院设计系 宁绍强 副教授
摘 要 教育作为人类寻求进步、自我完善的手段,在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搭上了快速奔驰的列车,社会的发展对设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但愈来愈功利的心态和冷漠、理性教育的模式,开始离人性精神越走越远,这值得我们搞设计教育人员的深思,教育的目的不仅是知识的传授,也应是塑造和完善人格,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教育的发展对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对科学技术的推动和发展,给人们带来了丰厚的物质基础,满足了人类对物质一浪高一浪的需求欲望。在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下,已经可以易如反掌地呼风唤雨、改天换地,当科学技术无所不能的时候,渐渐当起了救世主的角色,科学技术已成了国家政治、经济命脉主宰,一切政治的目标和目的都服务于这个前提,教育被认为只是为这个角色而扮演"跑龙套"的,人类自身好像只是为了这个目标而生存。人们不禁问人类自身生存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教育最终目的意义又是什么?
一、 对现代教育的忧虑
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使大工业生产成为了传统业,但在追求利润上的其目的是不会改变的,掠夺资源的方法则从传统的本地域资源耗散式变成了转嫁地域资源耗散,发达国家凭借其强大的技术力量,向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入侵和价值观入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计算方式和操作行为,在传统的工作流程中,电脑替代了部分手工行为,在设计艺术方面则是代替了传统的表达方式,重复计算和公式化、格式化、优化选择,释放了人的左脑,三维虚拟现实,使许多传统操作难以达到的工作成为了可能。以集通讯网络、计算机、数据库为一体的电子信息交换系统网络的出现,可以随时随地将文本、声音、图像传递给设有终端设备的任何地方和个人。设计师、工程师、企业家可以通过Internet技术在世界各国不同地方进行交流,实现了跨地域、跨国界的商务、学术交流活动。Internet的发明者宣称:网络是一个"自由平等"的世界,是一片"没有政府,没有警察,没有军队,没有等级,没有贫贱,没有歧视"的世外桃源。然而,在这极乐世界就像潘多拉的魔盒,在传播信息的同时,也传播了病毒,它们破坏性比传统产业更可怕,更难以预防。
人们对它的过分依赖可能会造成右脑的萎缩,渐渐在思维上缺乏创新,更趋功利性。从近几年的学生毕业设计和课程作业来看,对计算机的依赖超出我们的想象,当教师指出学生某个设计不足时,学生就会以计算机的配置不好、打印机的色彩分辨率有问题等来申辩,在设计的程序上连草图也懒得画,不喜欢开动脑筋,只想从数据库、材料库里东拼西揍来敷衍老师,自己的创意越来越少。
网络技术和远程教育给学生以更多的信息知识的选择,一个个虚拟的"教师"在伪装了的现实中传授知识,学生无法亲耳聆听老师的教诲,感受不到极富人情味的手把手教学,极富情感的知识却通过冷冰冰的传输技术和机器让学生硬性接受,学生再也看不到活生生的和蔼可亲的老师面容,享受不到老师语重心长、充满父爱、母爱的责怪和人性的关爱;教师看不到一个个鲜活可爱的学生面孔,看不到那一双双对知识充满渴望的眼睛,教室里再也没有老师汗水和粉笔的飘香,传颂了数千年的"为人师表"的佳话从此可能销声匿迹。这难道是未来教育最佳选择方式吗?显然不是。《大西洋月刊》在《破灭的计算机梦》的调查结果显示,计算机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有助于教育,就算是在技术处处领先的美国,目前也没有任何人能够证明计算机确实改变了教学质量,连最极力推崇教室信息化的苹果公司总裁斯蒂夫乔布斯都说"技术解决不了教育难题。"
二、 现代设计教育的反思
当科学技术发展得越来越快,人类对资源肆无忌惮的掠夺的时候,大自然开始报复人类了,地球变暖、洪水泛滥、水土流失、大气污染,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受前所未有的破坏。以占有、掠夺为目的人生处世观念使得社会价值观、人生道德水准日益下降,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以教育人、塑造人为目的的现代的教育体系到底出了什么问题?问题出在那里?这很值得我们深思和反省。
1、 重读"包豪斯" 本世纪20年代初,现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生产力依凭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既改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环境,又改变了人们内心的思想观念。为了顺应史无前例的大工业生产,而产生了德国包豪斯造型学院。包豪斯是继承了十九世纪末英国的莫里斯倡导的"新艺术运动"思想,但在行为上是有所区别的,莫里斯不满于工业化机器生产对人性的扭曲及对手工技艺的冲击,而倾向于保持和回味传统的中世纪的余韵,相比之下,包豪斯强调"艺术与技术的统一",继承了莫里斯"人性化"的一面,而更提倡创造精神。我们从沃尔特.格罗彼乌斯为一本《百科全书》写的条目中看到了莫里斯"人性化"思想的延续,"包豪斯所开始的新的视觉语言,乃是以建立一个作为现代工业社会的视觉表现的新的文化统一体,实现文化的再结合为目标"。"这种态度是建立在把人作为尺度的整体观念上的,艺术家应该是完整的人的典型,要恢复艺术家在生产世界中的原位,与科学家、事业家一道制导自然,使我们的生存环境具有美的形式与意义。艺术家凭他对生活进行有机安排的创造,必定会有利和促进生活之美的显现。"
格罗彼乌斯和包豪斯的理想"把人作为尺度""平衡的全面发展"在其教育体系中得到充分的体现。特别是作为包豪斯的基础课程的创造者约翰.伊顿教授以东方传统的精神文化与西方的科学进步相结合,以克服所谓现代物质文明带来的危机,在其教育实践中引进了东方气功、瑜珈的训练、调节呼吸、放松肌体、使身心状态达到安定、集中,达到平衡。他十分注重启发学生的个性,把学生分为倾向精神表现的、倾向理性结构的、倾向真实再现的三种类型而予以不同的指导,伊顿的这种体系与我国传统的教育方法有许多惊人相似之处,与东方的"以意为之"的表现体系非常吻合。但这种适合"人性化"的教育体系慢慢地在现代工业发展中被扭曲、抵毁了,"国际风格"的出现为现代主义提供了理论借口,他们之愈益趋于"开拓机器生产时代的新的创造潜能,怀有对机器的热忱"。强调功能决定形式、不讲民族特色、个性特征,力求纯粹、反对装饰,这种国际语言逐渐推向理性、标准化使现代主义最终走向了极端。
2、 功利化的设计教育 1952年斯波斯诺在英国剑桥大学的演讲中提到,现在出现两种不同的文化现象即科学家和非科学家的文化现象,他们相互指责、漫骂、互不理解,斯波斯诺把这种社会人格的分裂的结果归咎到教育的结果上。在大工业化的社会中,生产的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值,极尽可能支配掠夺自然资源。而作为教育的本身则是为了传授那些满足掌握这种功利目的"工具人",重视技能的传授训练,培养学生成为社会发展所需的专业技术人员,他们追求技术发展速度和完美性,崇尚功能的巨大作用,形成物化和思维物化,为达到目的不惜代价,忽视了人作为主体存在。以传授技术为目的,以功利性的技术传授体现其价值,强化了外部对教育的工具化需求,急功近利,训练出来的科技专家充其量是目光短浅、发育不全,单面的"技术人""工具人""功利人",他们对社会没有责任感、没有同情心、见死不救、落井下石,使得社会道德低下、伦丧。
在国内大声疾呼"科教兴国"的今天,设计教育的真正目的渐渐被人们渴求用科学技术的力量改革贫穷落后的生活状态的欲望淹没,当人们在受尽了贫穷落后日子时,突然被科学技术的力量改变了这种落后的生活方式,尝到了甜头后,便会不顾一切去努力去维护这种信念,相信科学技术能改变一切。但事实上,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又可以毁灭世上存在的一切。战争对科技的使用,成了杀人的恶魔,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因为被高速发展技术无情掠夺而面临濒危,带来了日益恶化的后果,人们不得不去重新检讨我们的教育系统,是否违背了我们的初衷。
设计教育在我国走过二十多个春秋,从弱小到壮大,从幼稚到成熟,已初步建立起独具特色的学科体系,逐渐从美术、工艺美术的模式过渡到具有现代设计教育的特点的教育模式。改革开放给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建设搭上了快速奔驰的列车,社会的发展对设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使得设计教育像雨后春笋迅速成长,据统计国内在近三百所院校开设有设计专业,这无疑给设计教育注入了活力,但在日益强调科学技术的国度里,像设计这种独具人文色彩的学科亦打上了"功利&qu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上一篇:以旧换再中国再制造蹒跚学步【资讯】
- 下一篇:企业如何应对新经济格局【资讯】
- 2023-03-31[干货].人工智能来袭仿生机械手可以抓刀叉吃饭啦
- 2023-03-31[干货].男子发现路边电线杆上缠着一条绿色不明物走近一看让他有些崩溃
- 2023-03-31[干货].男子伙同他人抢劫价值6万电缆逃亡15年终自首
- 2023-03-31[干货].285台kuka机器人在岗走进领克张家口工厂的智能车间
- 2023-03-31[干货].男子心存侥幸盗窃工地电线打倒目击工人变抢劫
- 2023-03-30[干货].一句话新闻浅谈机床企业经销商资信管理
- 2023-03-30[干货].上海电气02727hk子公司获上海财政局266470万元财政扶持资金
- 2023-03-30[干货].2017年中国机械工业百强汽车工业三十强企业揭晓
- 2023-03-30[干货].microepsilon推出用于无人机的轻型热像仪
- 2023-03-30[干货].男子在电线杆刷广告干了1小时后一群人找来